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连云港KTV招聘网 > 连云港热点资讯 > 连云港学习/知识 >  之子相当于说“那个女子”指一直所期盼者于归出嫁此句与下句是假

之子相当于说“那个女子”指一直所期盼者于归出嫁此句与下句是假

2022-08-26 21:01:30 发布 浏览 810 次

之子:相当于说“那个女子”。指一直所期盼者。于归:出嫁。此句与下句是假设或曰想象之词。

秣(mò):加料喂马。《经典释文》引《说文》:“秣,马食谷也。”所以其中含有“把马喂得好好的”这一层意思。

蒌(lóu):蒌蒿,多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生食,味香而脆,叶又可蒸煮作菜。其干者可以作草薪,故此处意象与上文的“楚”同。

驹:刚壮大的马。与上“马”相对为文。《说文》“骄”字段玉裁注以为本诗“驹”字当作“骄”,非是。作“骄”则不押韵。《陈风·株林》:“驾我乘马,说于株野。乘我乘驹,朝食于株。”又《小雅·皇皇者华》:“我马维驹,六辔如濡。”君王、大夫之乘以驹为优,则此言娶妻愿以驹作乘,亦与上“秣马”云云相一致。

【品评】 这是汉水下游、江汉之间流传的民歌。诗中抒情主人公是一个青年男子,追求汉上游女,总是不能接近,带有神话色彩。

钱钟书《管锥编》论《秦风·蒹葭》,并引此诗说:“二诗所赋,皆西洋浪漫主义所谓企慕之情境也。古罗马诗人桓吉尔名句云:‘望对岸而伸手向往’,后世会心者以为善道可望难即,欲求不遂之致。”以下引中外诗赋、小说、文献中有关文字。可见,此诗实写出了人类社会中常有的一种情感体验,或者说一种普遍的心理状态,具有典型意义。

前人读此诗未能明白者有五端:

一、诗开篇以“南有乔木,不可休思”起兴,实隐喻对方地位高,而自己不能及之。

二、三章开头“翘翘错薪,言刈其楚”、“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也是说,要在芸芸众女之中,只认定那最杰出的、自己最看重的。三章比兴之意相同。

三、诗中的“汉”同“江”都是指汉水(也称汉江)。上古“江”字在一般情况下专指长江,但又是一种通名,也可指其他江。《尚书·禹贡》“九江孔殷”,孔颖达《疏》:“江以南,水无大小,俗人皆呼为江。”即长江以北,大的水也可概称为“江”。《大雅·江汉》:“江汉浮浮”,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说:“古者江、汉对言则异,散言则通。《吕氏春秋》言:‘周昭王涉汉,梁败,王及祭公陨于汉中。’《左传》僖四年杜注亦云:‘昭王涉汉而溺。’而《谷梁传》则曰:‘我将问诸江。’《史记·周本纪》曰:‘昭王卒于江上。’此汉亦名江也。”汉代以来学者皆释此“江”为长江(《毛传》、郑玄《笺》、孔颖达《疏》以来多不释及,是以常义视之)。如此,则诗人所追求之人究竟在汉水对岸,还是在长江对岸,诗人究竟要渡汉水以求,还是要渡江水以求,便不明白。所以明白“江”和“汉”都是指汉水,变换以避复,甚有关乎诗意的理解。

四、诗中的“方”指绕过,不是指用筏子渡。余冠英先生曾主此说,惜无人注意,不被接受。陈奂《诗毛氏传疏》:“‘汉’以绝流而渡言,故曰‘广’;‘江’以顺流而下言,故曰‘永’。”就“汉”与“江”的关系,《毛传》、郑《笺》所未言者加以发挥,正毛、郑之失而不留痕迹,可谓善作“疏”者。只是陈奂仍以乘泭(筏)言之。如真乘竹木之筏,虽稍顺水斜渡,但仍以横渡为目的,同汉水之长无关。所以,这里“方”实指绕至上游水小处涉过或游过,而不是就下游水大处言之。

五、二、三章中“之子于归,言秣其马”、“之子于归,言秣其驹”,都是想象如可接近游女,抒情主人公将特意喂好马去迎接她,而不是写看到心爱的人出嫁。

以上五点均涉及训诂方面,是正确体会诗情的基础。另外,还有一点是前人知之,而于理解本诗之意上未能注意的,便是“汉”上古也是天河之名,直称作“汉”或“云汉”、“天汉”、“银汉”,如《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本诗中自然是指地上的汉水。但由于“汉”的多义性,同游女相照应,如上面所引钱钟书先生所说,便给人以浪漫主义的企慕的感觉。《诗经·国风》中的作品基本上是写现实的,这类带有神话色彩的作品,必有当时的传说为根据,反映着当时的一种民间文化。本篇的时代,与《秦风·蒹葭》、《小雅·大东》相近,我以为是同一本事的反映,只不过《蒹葭》一诗产生于秦地,更近其传说的本来面目,《大东》是谭国大夫借二星名以刺周王朝,反映出织女星同织布的关系,牵牛同驾牛赶车的关系,但不是在说传说本身,而《汉广》则是由周人传至江汉一带,情感上或稍有差异。

诗共三章,而三章的后四句完全一样,如后代的副歌,造成一种宽阔渺远的意境,而从情调上给人以无限忧思之感。成为《国风》中意境深远、情韵优美的诗篇之一。

召南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