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白地昭示出来元一事物最本源最初始的状态此处专指人的本质质
照:明白地昭示出来。
元一:事物最本源最初始的状态。此处专指人的本质。
质不至则不能涉寒暑,历四时:刘昺注释“莫不含元一以为质”这句话的意思说,人的最初始的生理状态没有发展到最完善的时候,就不能度过严寒酷暑,经历春夏秋冬。
禀:承受。阴阳: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即万物中皆存在的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物质。此处专指人所具有的阴阳二气。刘昺进一步指出,人的性格刚强与柔弱,决定人的阴阳二气的强与弱。
体:依据,效法。五行:水、火、木、金、土。中国古代哲学认为世界各种物质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的,并以此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孔子家语·五帝》:“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形:指人的形体。
苟:只要。《史记·周本纪》:“子苟能,请以国听子。”
情素:本心。
人的内在的最根本的资质,是通过他的思想和性情表现出来的。性是人的自然本质,不会改变;情会由于外界的影响发生变化。所以观察人物,应当看他的本性。关于思想和性情的道理,是非常微妙和玄远的,如果不是古代圣贤的考察和研究,谁又能够把它们弄明白呢!人的思想无形无状,所以常人不能看到,只有圣人才能看到并明白地昭示出来。凡是有生命的物体,没有不包含最根本最初始状态的性质的,人的最初始的生理状态没有发展到最完善的时候,就不能度过严寒酷暑,经历春夏秋冬。他们秉承着阴阳形成个性,人的本性所赋予的阴阳二气强度不同,决定了性格刚强和柔弱的不同。依据五行而成就形体。骨骼的强硬和筋络的柔软,都是禀受金木之精气的结果。只要是有形体的生命物体,就可以根据形体去探求他们的本质。由于气色表现在外,所以观察者通过他们可以看到其本心的想法。
凡人之质量,中和最贵矣。质白受采,味甘受和,中和者,百行之根本,人情之良田也。中和之质,必平淡无味,惟淡也,故五味得和焉。若苦,则不能甘矣。若酸也,则不能咸矣。故能调成五材,变化应节。平淡无偏,群材必御,致用有宜,通变无滞。是故观人察质,必先察其平淡,而后求其聪明。譬之骥,虽超逸绝群,若气性不和,必有毁衡碎首决胸之祸也。聪明者阴阳之精,离目坎耳,视听之所由也。阴阳清和则中睿外明,圣人淳耀,能兼二美。知微知章,耳目兼察,通幽达微,官材授方,举无遗失。自非圣人莫能两遂。虽得之于目,或失之于耳。故明白之士,达动之机而暗于玄虑,达于进趋而暗于止静,以之进趋,则欲速而成疾;以之深虑,则抗夺而不入也。玄虑之人,识静之原而困于速捷,性安沉默而智乏应机,以之闲静,则玄微之道构,以之济世,则劲捷而无成。犹火日外照不能内见,金水内映不能外光。人各有能,物各有性。是以圣人任明白以进趋,委守成于玄虑,然后动止得节,出处应宜矣。二者之义,盖阴阳之别也。阳动阴静,乃天地之定性,况人物乎!若量其材质,稽诸五物,五物之征亦各著于厥体矣。筋勇色青,血勇色赤,中动外形,岂可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