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冠道士之冠云龙山人高兴地微笑着说“有这样的道理啊!”于是我
黄冠:道士之冠。
云龙山人高兴地微笑着说:“有这样的道理啊!”于是,我就作了放鹤、招鹤的歌,歌词是:“鹤飞去啊,飞向西山的山口。高高地飞翔而向下俯瞰啊,选择一个栖息的好地方。骤然收敛羽翼,好像准备降落下来,忽然又好似看到了什么,矫健地重又振翅高翔。独自终日飞翔在山涧峡谷之间啊,嘴啄青苔而脚踩白石。鹤归来啊,飞到东山的北面。山下有一个人啊,头戴黄冠,脚穿草鞋,身穿葛衣在弹琴。亲自耕作,自食其力,用富裕的食物喂养你们。归来啊归来,西山不可以长久停留。”
石钟山记
本文是一篇以记游来昭示哲理的散文,通过记叙考察、探究“石钟山”得名缘由的过程,说明凡事必须亲临实践、调查研究,才能获得真相,切不可主观臆断、轻信传言。文章将抽象的说理寓于生动的记叙中,议从记发,记从议起,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水经》云89:“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89。”郦元以为下临深潭89,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89,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89,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89,北音清越,枹止响腾89,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水经》:是古代一部专记江水河道的地理书,相传为汉代桑钦所著,一说为西晋郭璞所著。
彭蠡(lí):即今鄱阳湖。
郦(lì)元:即郦道元,北魏人。曾为《水经》作注。
磬(qìnɡ):古代石或玉制的打击乐器。
李渤:唐代人。曾作《辨石钟山记》。
函胡:厚重模糊。
枹(fú):鼓槌。
《水经》上说:彭蠡湖的湖口,有一座石钟山。郦道元认为所以得名是因为山下对着深潭,微风吹动波浪,湖水和石头互相撞击,发出洪钟般的响声。这种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的正确性。现在把钟和磬放置在水中,即使有很大的风和浪也不能发出响声,更何况是石头呢!到了唐代李渤,他开始循着郦道元到过的地方,在深潭上面找到两块石头,敲击它,听它发出的声音,南面的石头发出的声音厚重而模糊,北面的石头发出的声音清亮而高亢,鼓槌停止敲击,而响声还在升腾,这余音慢慢地消失。李渤便认为找到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了。然而对于这种说法,我却更加怀疑。石块能发出铿铿声音的,到处都有,但只有这座山偏偏用“钟”来命名,是什么缘故呢?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89,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89,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90,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然90,余固笑而不信也。至其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90,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90。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90。”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90。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90,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90,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90,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90。古之人不余欺也!”
- 夫妻和谐的性生活有什么好处[图]
- 婆媳关系好不好取决于老公的智商[图]
- .皂雕寒始急天马老能行(《赠陈二补阙》) .落日思轻骑[图]
- 黄冠道士之冠云龙山人高兴地微笑着说“有这样的道理啊!”于是我[图]
- 【作者简介】曹操( 年— 年)字孟德小字阿瞒东汉沛国[图]
- “黄雀的事可能算是小事情其实黄鹄也是这样黄鹄翱翔于江海之上停[图]
- 发藻玉台下垂影沧浪渊沾润既已渥结根奥且坚四节游不处繁华难久鲜[图]
- 在春节、元宵等节日的晚上古人有赏灯习俗各种彩灯争奇斗艳煞是好[图]
- 关于易学发展史近三千年的易学史以往人们很少专门研究学者们只用[图]
- 这一爻暗示我们一个人因居位不当而受到震动这是件好事因为这样会[图]